平谷区心绞痛哪些情况需要急救? 心绞痛救心药怎么用?
平谷区救护车转院告诉您心绞痛有哪些情况?需要心绞痛救心药怎么用?
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心脏急剧、暂时缺血和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。其特点是阵发性前胸提取性疼痛,可伴有其他疾病,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,可辐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,常发生在劳动或情绪激动中,每次3~5min,可以每天一次,也可以每天多次,休息或用硝酸盐制剂消失。这种疾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,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,疲劳、情绪激动、饱腹感、感冒、雨天、急性循环衰竭是常见的原因。
心绞痛要及时做什么?
一般来说,心绞痛发作时间较短,患者通常没有时间去看医生,只要立即休息和用药就可以迅速缓解。事实上,只要你随身携带有效的药物,就没有必要每次发作都去看医生。然而,如果发生以下情况,你应该尽快去看医生。
(1)第壹次病发
如果过去没有这样的疾病,第壹次心绞痛异常,应该尽快请医生诊断。首先是确定是否是心绞痛。因此,当然,做心电图和其他必要的检查是不可避免的。如果是心绞痛,应该休息几天,争取病情稳定好转,找到对自己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。其次,患者要学习一些知识,从医生那里得到蕞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限制。
(2)发生变化
所谓的变化,包括心绞痛发作的原因、频率水平、疼痛特征、严重程度、持续时间和对药物的反应。例如,只有在疲劳或兴奋时,突然安静,甚至在没有噩梦的平静睡眠中;原来发作很轻,休息很快,现在休息不能减轻,甚至药物效果不理想;与过去相比,疼痛时间延长,水平加剧,发作明显虚弱,如苍白、出汗、四肢冷;原来发作频率少,几天或几周,现在一天发作几次甚至十几次等等。简而言之,所有不同的新情况,蕞好及时去看医生。
心绞痛发作的变化不一定与冠状动脉器质性疾病的水平有关。有时是暂时的痉挛因素,稍加治疗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情况。然而,有时它反映了疾病的发展,如小血栓栓塞或冠状动脉壁出血、隔层,是心肌梗死的前兆,甚至是心肌梗死的初始表现。及时就医可以减少梗死的范围或避免梗死。因此,了解这些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心绞痛患者救心药使用要点
专家为服“救心药”方便记忆和掌握,编了24字诀:药物要想记住,“新”,避免“上瘾”先嚼后含,注意姿势,事不过三,药不离身。
药物要“新”
虽然这些药物有效期为一年,但患者应注意药物是否变软、粘稠、变色、破碎,发现变质应立即更新,防止抢救和失效,影响治疗。
避免“上瘾”
经常服用这种药物也可能是这种药物“上瘾”。要防止“瘾”两种急救药物可以交替使用。
先嚼后食
大多数人根据说明书中提到的舌下服用。虽然效果不错,但如果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咀嚼,然后压在舌下服用,效果明显。因为咀嚼后更容易融化和吸收舌下粘膜,可以高浓度快速到达心脏,效果更快。
注重姿势
服药时应选择坐姿。由于站着服用,头部位置较高,常因全身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,导致昏厥。躺着服用也不合适,因为心脏位置低,大量血液回流心脏,导致心脏储存条突然增加,加重芯脏负担。
事不过三
如果药物有效,几分钟后应减轻心绞痛。如果仍然无效,应在5-10分钟后再次服用。重复2-3次,如仍无效,应考虑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,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。“事不过三”应是服有“救心药”人的座右铭。
药不离身
救心药应随身携带,放置在固定的衣袋中,取出方便。换衣服的时候要忘记同时转移。“救心药”;晚上睡觉时应该把“救心药”放在枕侧易取的地方,以便急需时伸手可得,做到药不离身。
- 上一篇:介绍几种有效的止血急救方法
- 下一篇:不小心烧伤怎么办?处理需要5步
-
平谷区救护车管理制度及使用规定介绍 [2022-10-19]
平谷区救护车转院:救护车管理制度(1)护士长、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状况、外观、救援设备和药品。(2)急诊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状况、外观、救援设备和药品,及时更换、补充、登记。(3)护理部每月检查救护车的状况、外观、救援设备和药品。(4)科长、护士长严格管理救护车。救护车只用于医疗救护,不得挪作他用。(5)救护车司机须保持车况良好,外观整洁,接到电话后5分钟内须离开。并设置出车登记簿,记录出车时
-
平谷区急救车转送,平谷区救护车转院,平谷区救护车长途转送有哪些注意事项 [2021-10-26]
救护车的主要管理单位是行政院卫生署,可分为两类:消防署的救护车以及民间救护车。消防署的救护车是为119勤务中心指派的紧急救护任务为主。民间救护车主要负责病人的转诊、急救和垂死病人的回家。 不同种类的救护车需要注意那些 一、救护车的配备 &n
-
平谷区救护出院护送 [2023-07-18]
平谷区救护出院护送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,旨在为病人提供安全、舒适的转运过程。这项服务通常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,他们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,以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护理。 首先,在救护出院护送之前,医疗团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。这包括评估病人的病情稳定性、病史和特殊需求等。通过这些评估,医疗团队可以制定最佳的转运计划,包括选择合适的救护车辆和设备。 其次,在转运过程中,医疗团队会全程监护